時間:2023-06-28|瀏覽:216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藺君妍
“同學(xué),你是從新中國來的嗎?”“那我們勝利了嗎?我們的國家怎么樣了?”
“我們的國家國富民強,她充滿自信,給了我們最深厚的安全感,她讓世界刮目相看!”
“太好了,真想看看新中國,真想親手建設(shè)她!孩子們都能上學(xué)了吧,都能自由奔跑,健康長大了吧?”
“人人有學(xué)上,家家有希望,我們特別幸福!”
“叔叔,你看,這盛世如你所愿。”
……
一歲一清明,一歲一追思。又是一年清明,4月5日上午9點,一名青島小學(xué)生與革命烈士穿越時空展開了“對話”,這是青島市革命烈士紀(jì)念館開展的“傳承英烈精神奮進偉大征程”清明云課堂中的一幕。
為統(tǒng)籌疫情防控工作和市民清明祭掃、學(xué)習(xí)、緬懷英烈的需求,青島市革命烈士紀(jì)念館于4月3日到4月5日開展了一系列線上祭掃活動,今天上午,“傳承英烈精神奮進偉大征程”清明云課堂活動開播,近18萬人次共同觀看了直播。
踏尋英烈足跡,追尋信仰之光。青島是一座英雄輩出的城市,周浩然、解文卿、孫春林、鄧龍翔、王一民、徐玉珠、張克信……一個個在黑暗中前行的身影化成英名碑上世鏈的名字,永遠護佑著青島這片紅色的沃土。為了革命事業(yè),他們有的放棄了優(yōu)渥的生活條件,有的與年邁的父母和尚在襁褓的子女骨肉分離,直至為青島革命和發(fā)展獻出生命。
“云課堂”上,革命烈士武胡景的外孫女王一竹講述了外公武胡景和外婆侯志這對革命伉儷的英雄事跡——
“1928年,外公武胡景和外婆侯志一起來到青島開展工作,他們深入工廠、碼頭,到工人中發(fā)展黨員。在革命先烈的努力下,青島黨組織迅速發(fā)展,建立了9個支部,黨員從38人發(fā)展到133人,還增辦了《小工友》等報紙。外公和外婆孕育了三個孩子,我的母親是他們的大女兒,剛兩個月就被寄養(yǎng)到了唐山地下黨員馬云清烈士家里,母親對外公外婆完全沒有記憶,這是她一生的遺憾?!蓖跻恢裾f,“姥姥姥爺給了孩子們生命,卻給不了他們父愛母愛,這也是我們的革命先烈舍生取義、舍小家顧大家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值得我們深深銘記,代代傳承。”
“寒冬陰郁,海風(fēng)嗚咽。我們不愿回憶那天刺骨的冷,正如我們不敢去想你承受了多么劇烈的痛。尖刀刺中了你的胸部、上臂、肩部、頸部,可你死死抓住嫌疑人,不放手,就是不放手……別立福離開我們已經(jīng)三年了,他用他的一生捍衛(wèi)了對黨忠誠的信念,戰(zhàn)友們永遠記得他的堅持、堅守、溫暖與包容,群眾將永遠把他的無私大愛記在心間?!薄霸普n堂”上,“云共讀”活動優(yōu)秀家庭張程媛家庭動情地講述了別立福烈士的事跡。
“你若記得,他便活著,你若記得,他就無悔?!痹谇鄭u革命、建設(shè)、改革各個時期,共有24000余名烈士為國捐軀,其中,有名烈士17000余名,無名烈士7000余人,青島銘記著他們。近年來,從設(shè)立烈士紀(jì)念日、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到依法懲治詆毀褻瀆英烈的行為,崇尚英雄、捍衛(wèi)英雄、學(xué)習(xí)英雄、關(guān)愛英雄正在全社會蔚然成風(fēng)。守護英烈,就是守護一個國家的光榮記憶、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
傳承紅色基因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楊琪琪文/圖
本報4月5日訊今天上午,由青島市文明辦、青島市教育局等主辦的“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爭做時代新人”——2022年青島市未成年人“清明祭英烈”活動儀式以“云上”方式播出。
根據(jù)疫情防控的有關(guān)要求,活動儀式提前在青島市革命烈士紀(jì)念館拍攝錄制。全市未成年人居家通過電視、網(wǎng)絡(luò)平臺共同參與,緬懷革命先烈,寄托深切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