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瀏覽:223
原文標題:《為什么星展銀行推出比特幣交易? 》 撰文:谷燕西,美國力研咨詢公司創(chuàng)始人、區(qū)塊鏈和加密數字資產行業(yè)的研究和從業(yè)者
新加坡最大的商業(yè)銀行星展銀行最近開始進入加密數字金融領域。它計劃推出的此方面的業(yè)務包括三個內容。第一,提供包括比特幣在內的少數幾個主流加密數字貨幣的交易服務,并且是采用新加坡元,日元,美元和港幣提供這些加密數字貨幣的交易服務。第二,提供加密數字資產的托管服務。第三,計劃開始STO業(yè)務,也就是為加密數字資產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包括產生,流通,登記,托管,交易和結算。
星展銀行進入加密數字金融領域的戰(zhàn)略選擇是正確的。但從星展銀行計劃開展的業(yè)務來看,它同時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服務。對一個傳統(tǒng)的主流金融機構來說,這個選擇并不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選擇。如果我們看一下其他的一些主流金融機構此方面的選擇,就可以看出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服務并不是普遍的選擇。譬如瑞士的SDX就沒有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的計劃。又譬如在泰國首批被批準成立的加密數字資產交易所當中,一些交易所就選擇只提供STO服務。對于進入加密數字金融領域的傳統(tǒng)金融機構來說,是否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服務不僅只是一個技術與合規(guī)問題,同時也是主觀選擇的結果。
主流金融機構在現有的金融體制之內一直在運行,因此決定他們的思維的因素既包括商業(yè)方面考慮,合規(guī)方面的考慮以及傳統(tǒng)的金融思維的考慮。這樣的傳統(tǒng)的金融思維包括對一個產品本質的判斷,即判斷其是否具有內在價值,是否是一個純粹的投機工具,甚至是龐氏騙局。對于比特幣這個新興的交易產品來說,傳統(tǒng)的思維依然認為它是一個純粹的投機產品,沒有任何內在的價值,因此不能現任英國央行行長AndrewBailey認為比特幣沒有任何內在價值。此方面另外一個很有代表性的觀點就是紐約大學的末日博士NourielRoubini的觀點。他最近依然認為比特幣這個泡沫會很快爆裂。這樣的觀點在主流金融機構當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這進而影響了他們對比特幣作為一個金融產品或者一個資產的價值以及其未來的判斷。在這樣的思想的支配下,這些金融機構因此未必愿意現在就涉足于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服務。所以我們因此會看到,當一些主流金融機構進入加幣數字金融領域時,他們會提供合規(guī)的并且他們認為是長期有價值的服務。在交易領域,我們因此就看到一些金融機構只提供STO服務,而不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服務,盡管按照當地的法規(guī),它們是可以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服務的。但顯然星展銀行并沒有選擇不提供比特幣交易服務。
對于星展銀行這樣的機構來說,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服務不僅有現實的和長遠的商業(yè)價值,而且能幫助其業(yè)務在全球范圍內的擴展。
在短期來說,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服務能夠產生直接的利潤。比特幣的交易業(yè)務現在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種大眾商品業(yè)務,也就是說交易服務總的來說不再能夠產生很好的傭金收入。此方面由于市場的高度競爭,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業(yè)務已經無利可圖。所以現在市場中新興的交易平臺都在提供比特幣的衍生品交易服務。但是盡管總的市場如此,對星展銀行來說,它依然能通過提供比特幣的交易服務來獲得傭金收入。星展銀行擁有1千1百萬用戶和24萬機構客戶。它的消費者銀行和財富管理業(yè)務中管理資產是8百60億美元。它完全能向其中的機構客戶和高凈值客戶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