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6|瀏覽:232
首先簡答:長久關注我的網(wǎng)友都知道,我早被幣圈“榮幸”地列為“比特幣三大黑”,也早就反復將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幣的方方面面談透了。
不過,既然又被問到,又恰好讀到署名“特有理”的《解碼貨幣|虛擬貨幣及其邪惡本質(zhì)》,其中很多觀點和我類似,并對虛擬比進行了更為激烈地抨擊,那就精選其中部分內(nèi)容來回應這個問題吧:
見錢眼開的人太多,虛擬貨幣自然就有了發(fā)展的天地。越是社會權重小的平民百姓,貨幣的社會信用就對其越重要。因為貨幣信用的劣質(zhì)意味著平民百姓的勞動所得隨時都在被一只無形的手所掠奪。越是底層的人,越是要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基本的生活條件;而越是勞動所得,越是容易被劣質(zhì)的貨幣信用所劫掠。
一個國家的主權,實為社會權益的集合。一個國家的主權貨幣,承載著社會對其成員的信用承諾。最基本的,就是獲利的方式必須是公義和道德的。貨幣的信用,就必須體現(xiàn)社會最基本的道義標準。但是虛擬貨幣的出現(xiàn),就像一伙人自己印制鈔票一樣,等于往主權貨幣的社會信用中注入了少數(shù)人的利益權重。
或許有人會認為,虛擬貨幣只是一種金融產(chǎn)品,就像股票和信用券一樣,并沒有進入到社會的日常生活層面。虛擬貨幣的交易,屬于金融交易范疇,只不過借用貨幣的稱謂而已。可實際上,虛擬貨幣是跨界金融產(chǎn)品和主權貨幣之間的畸形貨幣形式。由于虛擬貨幣具有價值量化和網(wǎng)絡市場流通的原始功能,所以在虛擬網(wǎng)絡上它就是實實在在的交易媒介;并在現(xiàn)實中,成為主權貨幣之上的寄生貨幣。由于虛擬貨幣的可炒作性,它又形成了金融體系中的灰色產(chǎn)品,從而使交易媒介進入了炒作市場。而貨幣可以進入金融炒作平臺就意味著社會貨幣信用的全面賭注化,貨幣所承載的量化信用成為了賭場上的籌碼。鑒于虛擬貨幣的這一身妖氣,它對社會的危害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1、虛擬貨幣破壞了法定貨幣的價值信用
虛擬貨幣的私人發(fā)行,破壞了法定貨幣的價值量化信用,稀釋了法定貨幣的收益權重。這就像在一個村里,大家根據(jù)資源規(guī)模共同商定了貨幣發(fā)行的數(shù)量;可是有幾個人卻自己畫出一摞紙條也自稱是貨幣投入市場流通。哪怕法外貨幣的規(guī)模不大,但社會價值體系的基礎就此被破壞,靠勞動獲得法定貨幣的嚴肅性和勞動的尊嚴性被少數(shù)人玩弄;
2、勞動價值被虛擬貨幣進行了賭博
虛實貨幣的炒作兌換,使得貨幣的價值附加上賭博成份,嚴重侵蝕社會的勞動價值根基。貨幣的賭博就是在拿勞動的價值信用來進行賭博。因為貨幣最本質(zhì)的支撐是勞動所創(chuàng)造出的社會資源。勞動者通過勞動來交換貨幣所承諾的購買信用,這是貨幣價值的核心。而當貨幣的價值可以被進行賭博,這就意味著勞動者的利益已經(jīng)被一群賭徒操控。而社會的利益分配模式就會隨著貨幣價值的賭博機制,從勞動分配變成賭博分配和贏家通吃的模式。人類也就會逐漸成為靠賭博來推動社會運行的物種;
3、虛擬貨幣攫取了正常貨幣的流動性
通過寄生模式,虛擬貨幣可以不斷攫取正常貨幣的流動性,不斷攝取社會發(fā)展的經(jīng)濟血液而向炒作者輸送利益。虛擬貨幣之所以能夠不斷濃縮自身的價值,皆因資本炒作造成的勞動價值不斷被稀釋所致。在一系列打壓勞動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