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9|瀏覽:1005
全球最強 10 大 Web3 技術團隊,90% 以上市值的加密項目由他們開發(fā)和守護?
作者:火火
出品:白話區(qū)塊鏈(ID:hellobtc)
封面:Photo by Shubham Dhage on Unsplash
據財聯社創(chuàng)投通統(tǒng)計,11 月份全球 Web3.0 領域融資總數量為 71 筆,融資總額為 10.34 億美元,環(huán)比 10 月份的 8.5 億增長 21.65%。現在 Web3 作為互聯網行業(yè)的熱點話題,大到頂級 VC,小到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者,無不都在談論。紅杉資本、高盛等國際知名的風投機構,早早開始重金布局。一些從互聯網大廠辭職的人也都紛紛 all in Web3,當然這些大廠本身如騰訊也開始進入 Web3 游戲領域。
事實上,加密領域里近萬億美元市場中,百分之 90% 以上的市值是由頭部項目產生的。今天,白話區(qū)塊鏈今天帶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 Web3 實力最強、貢獻最大的 10 支隊伍……
2011 年,消失后的中本聰把開發(fā)權限給了 Gavin Andresen,隨后比特幣項目遷移到了 Github 并于 2014 年比特幣項目正式命名為 “Bitcoin Core”,其背后的開發(fā)團隊也被稱為 Bitcoin Core 團隊。在 Github 上,由于任何人都可以為 Bitcoin Core 做貢獻,因此 Core 團隊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公司,它可以說是一個由中本聰指定接管人組件并通過比特幣社區(qū)不斷吸納新開發(fā)者的去中心化的技術開發(fā)組織。這些從事比特幣開發(fā)的人來自經濟、政治、密碼學、計算機科學等專業(yè)領域。
Bitcoin core 作為長久以來得到比特幣社區(qū)最多支持的開發(fā)者團隊,曾被外界稱為全球最有才華的比特幣開發(fā)團隊。目前 Core 團隊現在依然專注于 Bitcoin 系統(tǒng)的維護與后續(xù)的技術開發(fā),為比特幣將來的技術升級、發(fā)展做好鋪墊打好基礎。
為了防止技術開發(fā)上的中心化現象,Bitcoin core 核心團隊的代碼合并提交權限被分散到了 5 個人手中,這五個人是 WladimirJ. van der Laan、PieterWuille、JonasSchnelli 、MarcoFalke 和 SamuelDobson,所有合并提交都有他們的可信 PGP 密鑰簽名才能夠被驗證并部署。
此外,還有成百上千人對 Bitcore Core 項目做出了貢獻,當現有 Core 的維護者們認為,某個開發(fā)貢獻者在一方面能力突出,可靠且具有積極性,可以勝任維護者的工作,將授予該開發(fā)貢獻者的 Github 賬戶提交(commit)的權限。這么多年來,首席維護者分別為:
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2009/01/03-2011/02/23
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2011/02/23-2014/04/07
Wladimir van der Laan:2014/04/07-至今
比特幣網絡之所以能夠得以穩(wěn)定發(fā)展至今,成為全球最成功的點對點支付系統(tǒng),正是因為這些人在技術上給比特幣項目添磚加瓦,在背后默默的付出。
與比特幣 Core 團隊類似,以太坊的技術開發(fā)團隊也是去中心化的,此前白話區(qū)塊鏈的文章《以太坊 8 位創(chuàng)始人,后來都怎么樣了?》對以太坊的早期創(chuàng)始人有過介紹,最早的以太坊核心團隊是由這些人組成,后來以太坊社區(qū)不斷發(fā)展壯大,逐漸吸引了世界各地帶著 “專業(yè)技能” 參與進來的成員,紛紛加入到以太坊底層及其生態(tài)的建設當中。
很多人一直以為以太坊背后是 V 神帶著幾個小伙伴組成的技術開發(fā)小作坊,實際上很長時間以來,以太坊社區(qū)維護著多個能夠互操作開源執(zhí)行客戶端,由多支相互獨立不同團隊使用不同的編程語言進行開發(fā),以太坊核心團隊的大量開發(fā)工作可以說大都由這多個團隊參與。
目前致力于以太坊 2.0 客戶端開發(fā)的就有 8 個團隊,他們分別是 ChainSafe Systems、PegaSys、Harmony、Parity Technologies、 Prysmatic Labs、Sigma Prime、Status、Trinity。
正是有了這多樣化的客戶端和多支不同方向的技術隊伍,使得網絡更強大和多樣化、分散化。在以太坊網絡歷次重大升級中(包括 POS 合并),都是由不同客戶端團隊在多條測試網反復測試、調整下完成的,在這背后他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最終提交出了令人滿意的 “答卷”。
由于有了這么多支強大的技術開發(fā)團隊作為后盾,以太坊才能成為全球最具實力的 Web3 基礎設置(很可能沒有之一)。
最初 ConsenSys 只是一家風險投資工作室,其創(chuàng)始人 Joseph Lubin 是以太坊聯合創(chuàng)始人之一,后來幫助建立了非盈利的以太坊基金會,同時比較關注構建以太坊網絡,建立了大量的企業(yè)關系以及可以利用的軟實力,成為區(qū)塊鏈與政府價值互通的橋梁。目前,ConsenSys 已成功孵化了 50 多個助力以太坊生態(tài)成長的項目,涵蓋了開發(fā)工具、基礎設施、核心組件、平臺應用、DeFi、DAO、NFT、儲存、去中心化數字身份、風險投資等,其中就包括小狐貍錢包 MetaMask 和 Infura 這樣的著名的基礎設施項目。小狐貍錢包在發(fā)布后不久迅速流行,在過去六年多,MetaMask 的團隊一直致力于打造一種雖然不完美、但足夠有效的產品,同時它對于開發(fā)者而言也是一個值得信任的原始程序。通過這些,MetaMask 幫助數千萬用戶和數千名開發(fā)人員打開了 web3 世界。而旗下的另一款產品 Infura 提供的工具和基礎設施,使開發(fā)人員能夠輕松地將他們的區(qū)塊鏈應用程序從測試到擴展部署。Infura 可以解決區(qū)塊鏈開發(fā)者的許多痛點。有人說 ConsenSys 就是另一個以太坊,雖然這個比喻有點夸張,但 ConsenSys 對以太坊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認的,因為它同時充當了游說團體,孵化器和技術驅動力。而且因為 ConsenSys 不僅與以太坊有關,還通過政府,監(jiān)管和行業(yè)建立聯系,對整個加密行業(yè)都做出了很大貢獻。
Polygon Technology ,即廣為人知的 Polygon,始于 2018 年,是一家區(qū)塊鏈互聯網公司。剛開始的時候,幾個創(chuàng)始人一直致力于另一個可擴展的區(qū)塊鏈 Matic Network。2021 年 2 月,團隊宣布將 Matic Network 更名為其當前的 Polygon,并宣布其成為以太坊跨鏈中心,確立了新目標是作為一家提供大量多鏈服務的公司。
Polygon 的產品 Polygon SDK 讓交易費用更低、速度更快,并且可以支持以太坊虛擬機 (EVM),現有的以太坊應用程序均可相對輕松地遷移至此。因此除了獲得與以太坊相匹敵的體驗,用戶還能享受到高吞吐量和低廉費用。目前 Polygon 已部署了一些熱門的去中心化金融 DApp,例如:Aave、1INCH、Curve 以及 Sushi。當然,還有一些 Polygon 獨有的原生應用程序,包括 QuickSwap 和 Slingshot,再加上本身又專注于通過零知識(Zero Knowledge)技術組合給以太坊提供拓展功能。如今 Polygon 生態(tài)強大,可以稱得上是目前 Layere2 里的龍頭,加上項目團隊主要是印度人,也被戲稱為印度以太坊。
在以太坊的擴容路線中,零知識證明 ZK Rollup 一直被寄予厚望。早期的零知識證明項目 Zcash、Monero 雖然在隱私保護方面做得很好,但是只能作為一種價值存儲手段,難以搭載其它應用。而后來的明星項目有 StarkWare、ZKSync、Aztec 等,其中 StarkWare 在今年 5 月以 80 億美元估值完成 1 億美元 D 輪融資,這使得 StarkWare 成為一級市場上估值最高的項目之一,遠超現在熱門的 Layer1 公鏈 Aptos 和 Sui。但 StarkWare 成立的時間并不是很久,于 2018 年在以色列創(chuàng)建,不過其團隊陣容強大,素質全面,由世界級的密碼學家和科學家組成:核心成員 Eli 是 Zcash 的前首席科學家,是多年來在零知識領域開拓創(chuàng)新的領軍人物,發(fā)明了 zk STARK,曾是以色列理工學院的教授,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密碼學專家之一;CEO Uri 是一個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他具有敏銳的商業(yè)嗅覺和籌資談判能力。目前 StarkWare 的產品體系分為兩部分:其一是作為 ToB 服務的 StarkEx,StarkEx 創(chuàng)立了擴容即服務(scaling as a service)的商業(yè)模式,自 2020 年就已正式上線以太坊主網,已實現盈利。曾服務業(yè)內頭部客戶 dYdX、Sorare、ImmutableX、DeversiFi 等。其二是作為通用 L2 的 StarkNet,可以部署任意的智能合約、而不像 StarkEx 那樣需要為特定應用做定制開發(fā),目前正在開發(fā)測試中,有望將節(jié)點下放給社區(qū)運營,成為完全去中心化的版本??偟膩碚f,StarkWare 團隊是主流的零知識證明技術 zk SNARK 和 zk -STARK 的發(fā)明者,且是基于 STARK 采用的 zk rollups 技術,相比起 optimistic rollups,zk rollups 以其更快的提款時間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而 StarkWare 作為 zk rollups 賽道內最好的公司之一,為區(qū)塊鏈行業(yè)提供基于 STARK 技術的解決方案,其遙遙領先的擴容技術非常值得期待。
Cosmos 由 Ethan Buchman 和 Jae Kwon 創(chuàng)立于 2014 年,旨在打造具有互操作性的區(qū)塊鏈。早期階段,Cosmos 仿照以太坊設立非營利組織 Interchain Foundation(ICF),以推動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發(fā)展。在 2020 年初創(chuàng)始人 Jae Kwon 宣布離職,隨后其核心人物 Zaki Manian 也宣布離職,此風波曾一度造成其 CoinATOM 暴跌。不過 Cosmos 是跨鏈中的明星,被譽為 “區(qū)塊鏈的互聯網”,互操作性和可擴展性是 Cosmos 的項目的最大特點。同時,還有兩大創(chuàng)新:一是提出技術創(chuàng)新 Tendermint,它是一種將區(qū)塊鏈的網絡和共識層打包成通用引擎的解決方案,使開發(fā)人員可以專注于應用程序開發(fā),而不是復雜的底層協(xié)議,上手簡單;
二是安全創(chuàng)新 Cosmos SDK,模塊化和安全性允許開發(fā)人員在其上移植 Golang 中已經存在的任何現有區(qū)塊鏈代碼庫,方便簡單。
所以 Cosmos 團隊發(fā)展雖然聚散離合,但是自創(chuàng)立以來一直不忘初心,一直在致力于解決:可擴展性、現不同鏈之間的消息傳遞、主權 &共享安全、提升速度等問題,也為 Web3.0 做出相當重要的貢獻和努力。但 Cosmos 能否通過降低開發(fā)者門檻、優(yōu)化用戶體驗、提升 ATOM 價值捕獲力?借助 Cosmos 2.0 的升級對于在未來的公鏈市場中占據領先地位有助力,但能否突破公鏈之爭還得時間的檢驗。
2016 年,以太坊經歷分叉危機。Parity 團隊考慮獨立創(chuàng)建一條分片版本的以太坊,而以太坊聯合創(chuàng)始人 Gavin Wood 意識到,以太坊 2.0 要成為現實,至少需要 5 年,甚至 5~10 年,于是他決定離開以太坊,從頭開始創(chuàng)立了波卡(Polka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