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7|瀏覽:212
本期幣誠時代“鏈識大咖”將帶大家走進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斯坦福大學終身教授、丹華資本董事長張首晟的世界。
**青蔥歲月**
張首晟,祖籍江蘇高郵,1963年出生于上海。他的家族是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學工程的,伯父學人文,積著厚厚灰塵的閣樓成為他的藏寶閣。他的啟蒙不是科學,而是藝術和哲學。
張首晟的3歲到13歲,是中國的文革十年。年幼的張首晟是個內(nèi)向的小孩,白天在教室里被迫學習各類印著領袖語錄和最高指示的課本,回到家里,則一頭扎在閣樓上,看各種各樣的“怪書”,《西方哲學史》、《西方藝術概論》……
“現(xiàn)在回顧我的一生,我覺得當時這個時代其實對我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我有著極強的自學能力,我的一些研究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在不同的學科在交叉里面能夠很快的運作”。
1977年,高考正式恢復。對當時初三在讀的張首晟而言,恢復高考本應關系不大。但是,那年上海允許初中畢業(yè)生直接參加高考,每個區(qū)僅限10個名額。
不過,一旦落榜,張首晟就會失去升高中的資格。
這一次冒險也完全改變了他的命運:“我的初中學校很差,如果按部就班再讀普通高中,也許結果就和今天不一樣了,人生的成就總是跟你一些十字路口上的選擇有關。”他曾感嘆。
1978年9月,復旦大學物理系迎來了一位少年大學生。之所以選擇物理系,是因為少年的張首晟對楊振寧、李政道這樣的科學家的無限崇拜。次年,張首晟作為交流學生前往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深造。
柏林大學的學制為五年,憑借自學能力和超人的勤奮,年輕的張首晟花了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學業(yè)。
在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碩士學位的同年,張首晟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如愿師從當年崇拜的物理學家之一楊振寧。
**秣馬厲兵**
理論物理的就業(yè)面十分狹窄,張首晟一度很擔心個人的前途。朋友們紛紛建議他學一些有用而務實的學科,比如工程方面的,發(fā)展面更廣,且在國內(nèi)就業(yè)的機會也多。
一次前往哥廷根大學城的訪問堅定了他的信念。這個小鎮(zhèn)長眠著“數(shù)學王子”高斯、提出23個問題的數(shù)學家希爾伯特、放射化學家和物理學家奧托·哈恩等諸多科學巨匠。
他們的墓碑上大多都刻了一個簡單公式,涵蓋了他們一生對科學的貢獻和關于科學的精華思想。這深深震撼了張首晟。
自此,“用一個公式概括整個世界”成為張首晟畢生的追求。他希望能傾注自己的全部生命,為人類的科學做出一些貢獻。
從此,張首晟開始了自己在科學高峰的攀登。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