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0|瀏覽:255
天價披薩 公元2010年5月22日,幣圈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這一天,一個程序員用10000比特幣訂購了兩個價值30美元的棒約翰披薩,達成了世界上第一筆比特幣支付交易。幣圈從此有了儀式感。自那以后,5月22日被定為“披薩節(jié)”。出乎意料的是,比特幣價格居然飆漲,擱今天,那兩塊披薩相當于一億多美元。
(2008-2018,比特幣10年價格走勢)? 到底是什么賦予比特幣如此高的魔力?是價值本質?這是什么廢話!?
加密貨幣從出生到現(xiàn)在,從沒有人從真正意義上定義過它的價值本質,但人們普遍認為,它的身后有一種神秘力量,從無到有推動著價值的產生與上漲。這種神秘的力量,一部分人認為是它的稀缺性,另一部分人認為是人們的共識。
觀點一:加密貨幣的價值本質是它的稀缺性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加密貨幣是黃金,具有稀有性。以比特幣為例,它的發(fā)行不依靠特定的機構,而是根據(jù)特定的算法通過大量的計算產生。發(fā)行總量恒定在2100萬個,到2140年之前,比特幣總量將達上限。物以稀為貴,這也就是為什么比特比的價格一直在攀升。
觀點二:加密貨幣的價值本質是人們的共識 為了論證這個觀點,我們必須從其他商品身上找答案。如果你不打游戲,你就不會理解花錢購買虛擬道具和裝備的邏輯。如果你不看直播,你也無法想象有人會為了支持一個在生活中根本沒有交集的主播而一擲千金。原本一個10元的帆布包就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天價名牌包卻依然供不應求。我們常常思考這些消費行為到底買到了什么價值?如果我們不對一個事物賦予價值,任何事物都沒有內在的“價值”。對我們生命最重要的空氣、水都是免費的,能讓我們吃飽的食物也是極其廉價的。從嚴格意義上說,我們每個月賬單所消費的金額大部分都不是生存的必要,但卻是生活的必要。那些附加在各種商品和服務之上的“溢價”都是“不真實的”,僅僅是存在于我們的想象之中的“群體共識”。當大家都認為加密貨幣有價值的時候,就達成了群體共識,這就是加密貨幣價值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