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瀏覽:300
近日,黃浦法院支持指控的全部犯罪事實,對7名被告人分別判處十四年至三年六個月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投資郵幣卡蒙受巨額損失
2016年,周女士聽朋友聊起郵幣卡投資,她頗感興趣,便上網搜索“投資郵幣卡”,沒多久收到了某投資管理公司業(yè)務員的電話。
電話里,業(yè)務員向她推薦了河北某大宗交易市場郵幣卡投資項目。據介紹:“郵幣卡”交易方式簡單,和股票一模一樣,并且盤子小,易賺錢。在業(yè)務員煽動之下,周女士心動了,讓兒子趙某參與操作。
很快,趙某根據該投資管理公司客服人員的指導,在河北某大宗交易市場軟件注冊了資金賬戶。剛開始,趙某出于謹慎只投入1萬元,沒多久就賺了1000多元,至此趙某開始大膽投入,陸續(xù)投入了10萬元。同時,趙某加入該公司的郵票投資分析直播間,與上百人一起學習“炒作”郵幣卡。
然而,這注定是一場血本無歸的旅途。2017年,多名被害人至黃浦公安分局報案,稱經某投資管理公司推薦,在河北某大宗交易平臺上投資郵幣卡,幾個月內蒙受巨額損失。
幕后“黑手”操縱市場
2015年至2016年底,以李某軒為首的犯罪團伙通過控制五家公司,成為河北某公司郵幣卡交易中心的經紀會員單位。該團伙利用互聯網搜索網站發(fā)布郵幣卡投資消息,獲取意向客戶的聯系方式后,由團隊業(yè)務員與客戶取得聯系,以電話溝通,免費觀看郵票投資直播分析等方式,誘使客戶通過經紀會員單位在郵幣卡交易中心開戶入金。
等被害人開戶入金,被告人李某軒、張某指令操盤手以對倒交易等方式進行自買自賣,制造虛假的市場成交價格、成交量和郵票交易活躍度,控制、影響郵票價格漲跌及走勢。講師團隊和客戶團隊業(yè)務員配合,騙取客戶信任,使客戶高價買入,操盤手反向高拋低買,賺取客戶虧損。
犯罪團伙分工示意圖
該團伙分工明確,李某軒、張某是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共同出資成立公司,并以各自父母、下屬和張某本人名義注冊21個免傭特定交易賬戶用于操控市場;被告人吳某負責公司行政、財務和人事等日常管理活動;被告人周某作為操盤團隊負責人,被告人朱某等作為操盤手,負責使用上述特定賬戶自買自賣,制造虛假市場成交價格和成交量,控制郵票價格走勢,致使客戶高價位購入郵票,再根據李某軒、張某指令反向高拋低買。
本案是黃浦區(qū)院辦理的大宗郵幣卡詐騙串案中的主要案件。被告人李某軒、張某等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網絡平臺對外發(fā)布郵幣卡投資的虛假宣傳信息,利用投資者虧損賺取利益,騙取他人財物,涉案金額高達人民幣1.7億余元,涉及全國各地被害人數百名。
為高效辦理該起復雜的涉眾型詐騙案件,黃浦區(qū)檢察院深入排摸團伙分工,追捕多名骨干成員。承辦檢察官抽絲剝繭,逐步厘清該團伙人員結構及具體分工,追捕到案涉案公司總經理、操盤團隊負責人及操盤手,均被判處3年以上有期徒刑。
網警提醒:投資者不要盲目追求利潤,應當擦亮眼睛在正規(guī)的平臺上進行投資。在網絡上瀏覽時,不要隨便泄露自己的個人信息,更不要輕信陌生人推薦的投資理財項目,畢竟天上不會掉餡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