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瀏覽:234
6月14日凌晨「全民」瘋搶BZZ,無疑再次讓分布式存儲項目Swarm推至風口浪尖,也讓整個市場對于硬盤挖礦充斥著極高的投機情緒。
繼Filecoin和Chia之后,Swarm也將于6月21日迎來主網正式上線時間。與前兩個紅極一時的存儲項目極為類似的是,眾多投資人早在主網上線之前便蜂擁而入,對于「挖頭礦」這一概念相當執(zhí)著。
高熱度的炒作之下,BZZ在Coinlist平臺上的公募情況已被社區(qū)形容為「彩票模式」,搶到BZZ公募的賬戶價值倍增,僅靠倒賣賬戶都能賺取10至20倍收益。
有Filecoin頭礦示范效應在先,BZZ被市場寄予對分布式存儲項目頭礦高度期望,無論是幣價還是礦機售價均隨著炒作情緒均水漲船高。然而,在Swarm經濟模型尚未公布的情況下,眾多BZZ及礦機投資者正在處于一個「盲挖」的過渡階段,資金過熱的情況下,投機情緒與挖礦風險已經暴露出來。
Swarm:「確定」與「不確定」
Swarm因「以太坊基金會項目」的標簽而被社區(qū)熟知,不過,Swarm早已從以太坊基金會剝離,成為獨立項目。官方對于創(chuàng)始團隊的描述并不算多,據公開信息,其核心創(chuàng)始人為早期以太坊團隊成員之一的JeffreyWilcke,Jeffrey曾在飽受爭議的以太坊硬分叉事件后淡出了大眾視線,而Swarm被視為他多年后重回加密社區(qū)的最新動作。
在官網中,Swarm被定義為「Swarm是一個用于主權數字社會的去中心化存儲和通訊系統(tǒng)」。這是一個由點對點網絡節(jié)點組成的系統(tǒng),可創(chuàng)建分散的存儲和通信服務。由于通過以太坊區(qū)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執(zhí)行的內置激勵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在經濟上可實現自我運轉。
從存儲角度,一些礦機生產商更為簡單的對Swarm的理解在于「數據傳輸」,由于以太坊公鏈本身存儲能力極為有限,Swarm項目早在8年前就被提出,其目的主要用于解決公鏈的數據存儲問題,
熱點:挖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