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瀏覽:422
宇宙的邊界觀測半徑為465億光年,即使以光速旅行,從地球到達觀測到的宇宙邊緣也需要465億年。然而,宇宙正在不斷膨脹,宇宙空間的膨脹速度可能超過光速,所以即使發(fā)射光速的無線電信號,也可能無法到達宇宙邊界。目前我們無法觀測到宇宙邊緣外的情況,無法確定宇宙是否有限。
科學家們研究和分析認為,如果宇宙是有限的,那么其真實大小可能是可觀測宇宙范圍的250倍以上,約116250億光年的半徑。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在可觀測宇宙空間發(fā)現(xiàn)了大約125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可能有數(shù)百億到數(shù)萬億顆恒星。宇宙非常龐大,星球眾多。在億萬光年范圍內的恒星中,不可能只有地球一個生命誕生的地方。如果將宇宙中的文明分級,人類只能是0.75級文明。
宇宙文化等級
1964年,人們對太空有了更深的認識,蘇聯(lián)航天員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尼古拉·卡爾達舍夫對宇宙智慧生物對能源的控制程度進行了劃分,分為I、II、III級宇宙文明等級。I級是行星文明,可以掌握該行星的全部能源;II級是恒星文明,可以利用整個恒星系的能源;III級是星系文明,可以利用整個星系所有恒星的能源。
根據(jù)科學家們的研究,星系文明時期的生物可能已經(jīng)掌握了蟲洞穿梭、曲率等超光速行駛的科技。這個文明可能能夠在星系空間快速活動,甚至能改造行星,使其適宜生物居住。它們所需的能量極其龐大,可能已經(jīng)耗盡了自己母星的能量,從星系的其他恒星獲取能源。
人類文明
卡爾·薩根對卡爾達舍夫的分類進行了細分,將文明的信息容量分為10個小級,由低到高分別是A到Z類。人類文明目前處于0.7H類,無法控制天氣、河流甚至地下物質的變化。人類的能源總量只有一級文明的1/1000。
要達到一級文明,人類至少需要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但距離還很遙遠。
結論
盡管科學家已經(jīng)對宇宙文明進行了初步分類,但在發(fā)現(xiàn)真正的外星文化之前,一切都只是假設。我們無法了解宇宙中先進文明的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能源并不完全定義文明,一個高度發(fā)達的宇宙文明可能能夠用很少的能量維持發(fā)展,因為他們的科技水平高。我們現(xiàn)在應該先發(fā)展自己的科技,爭取早日達到一級文明的水平,傳承人類的文化。
參考:今日頭條,作者:坐景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