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瀏覽:236
我第一次提出Web3.0概念,已經是四年多以前了。當時我很清楚:我合伙創(chuàng)立的網絡以太坊,會使人們能夠以一種相互有利的方式互動,而不用彼此信任。利用“傳遞信息”和“公開數據”的科技,我們希望能夠創(chuàng)建一個點對點網絡,讓大家都能做到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是沒有服務器,也沒有權威機構掌控信息流。
如今,這個網絡的很多關鍵部件還處在缺失或者異常狀態(tài),很多項目也存在兼容性問題。我發(fā)現,想要看見隧道盡頭的光亮,或者找出前往隧道盡頭的方法,有時并不容易。不過,重要的點卻一直沒有變:中心化對于社會來說,長期看來是一定站不住腳的,政府也太過笨拙,無法修復各種問題。
當今的網絡究竟出了什么問題?簡而言之:巨嬰。網絡變老了,卻并沒有長大!互聯網確實用分組交換(Packetswitching)網絡與超文本平臺,把世界的邊邊角角聯系了起來,但是因為這樣的成功,網絡卻墮落了。
今天的網絡已經損壞了,而且是從設計上造成的。
時光倒流回90年代,那時候,網絡的面貌還完全不同。谷歌的域名還是.org,開源軟件曾經被古往今來最激進的壟斷主義者說成“癌癥”(譯注:即微軟前任CEO史蒂夫·鮑爾默,他曾怒斥Linux是癌癥,但如今不得不接受了)。“信息高速公路”或者“網癮”這種話還是剛剛出現的新名詞,正在流行起來,被世人所知;人們(像我這樣十幾歲的小孩子)還有自己的個人網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