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瀏覽:217
4月14日,比特幣沖上歷史新高64863.1美元。然而,從歷史新高到幾近腰斬,比特幣只用了40天。一路高歌猛進的比特幣價格在短時間內(nèi)多次大跌,幣圈顯著降溫。6月22日,幣價跌破30000美元。
比特幣價格經(jīng)歷了過山車般的暴漲暴跌,泡沫吹起然后崩潰,讓無數(shù)炒作者為之瘋狂卻血本無歸。市場并不總是理性的,有人說,比特幣是一個典型的“投機泡沫”,投機者出于狂熱與不切實際的幻覺,產(chǎn)生羊群效應進而營造出的虛假繁榮。
文章選編自:2021年5月出版新書《債務和魔鬼》,阿代爾·特納著
無效率和非理性的市場:真實世界的真相
從1635—1637年的荷蘭郁金香泡沫、1719—1720年的南海和密西西比泡沫,到20世紀20年代后期的美國股市過熱及1929年的崩潰,以及20世紀90年代后期的納斯達克(NASDAQ)過熱。只要金融市場有交易,甚至是真實資產(chǎn)交易,就不僅容易受到非理性繁榮和隨之而來的恐慌與絕望情緒的影響,還容易受到無法解釋的經(jīng)濟基本面波動的影響。
在一些案例中,如郁金香泡沫中,投資者購買了價格快速上漲的資產(chǎn),而這些資產(chǎn)的實際“價值”本質(zhì)上反復無常。在其他瘋狂案例中,如南海泡沫中,投資者有時會相信那些完全不切實際的項目故事,其中大多數(shù)是欺詐。
這些案例都非常明顯地反映了市場的無效率和非理性。這種現(xiàn)象在突然的市場大崩潰中也展現(xiàn)得非常清楚,價格下跌大幅超出任何合理解釋的范圍。
股票市場價格的總體水平持續(xù)波動的原因與未來商業(yè)情景的新信息并不相關,而且有時顯著偏離對基本價值的任何合理估值。在信息技術泡沫形成和崩潰期間,納斯達克高科技股票指數(shù)從1995年7月的1000點上升到2000年3月的5048點,到2002年10月又跌回到1108點。這種價格的波動與公司的預期現(xiàn)金流無法合理解釋。
五個因素可以解釋泡沫和崩潰為什么注定會發(fā)生。首先,人類決策并非完全理性。人的大腦包括能夠耐心地進行理性分析的前額皮質(zhì)和促使人們做出直覺式情緒化反應的邊緣系統(tǒng)兩個部分。第二,投資者行為是高度相關的,投資者對未來的看法受到其他投資者的影響。第三,套利不適用于整個市場,當整個市場總體價格出現(xiàn)偏差時,套利無法將價格快速拉回到均衡水平。第四,理性投資者也可能參與推動價格偏離均衡的行為,因為他們能夠在價格上行中獲利,并在泡沫崩潰前離場。第五,有效市場假說和理性預期假說未能意識到未來充滿著不可消除的內(nèi)在不確定性和數(shù)學上不可建模的風險。
這些因素解釋了金融市場為什么會受到無效率和非理性的影響。股票價格、債券價格和收益率的總體水平可能顯著偏離理性均衡水平。
《債務和魔鬼:貨幣、信貸和全球金融體系重建》是一本解決債務問題的經(jīng)典之作,由著名金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