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9|瀏覽:244
小編:記得
作者|佩奇
出品|區(qū)塊鏈大本營(blockchain_camp)
眾所周知,比特幣挖礦需消耗大量電力,存在十分嚴重的能源浪費問題。
數據顯示,比特幣每年消耗40-62.3太瓦時的電量,其年度能源需求超過了匈牙利(40.3太瓦時)和瑞士(62.1太瓦時)等較小歐洲國家的電力需求。
注:1太瓦時=10^9千瓦時,也就是10億度。
關于比特幣高耗能、高污染的報道屢見不鮮。
兩月前,路透社記者EthanLou在評價比特幣挖礦對未來環(huán)境的影響時,將其行業(yè)比作石油行業(yè)。
他認為,總有一天,比特幣挖礦會成為如今的石油行業(yè)一樣成為眾矢之的。凡是涉足其內的人都會是環(huán)保運動的敵人,都將被視為地球資源掠奪者和環(huán)境破壞者。
“如果我們能夠預測這個行業(yè)的未來,很明顯,石油行業(yè)就是比特幣挖礦生態(tài)的水晶球?!?p>但礦商們往往不會這么想,他們聲稱比特幣挖礦所需能耗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水電等可再生能源,人們對其能源消耗的擔憂過于夸大了。
有人對「礦商們」的這一觀點提出了質疑,并更進一步,認為可再生資源洗白不了比特幣丑惡的嘴臉。
來自普華永道的帥氣小哥選yes!
證據來自這里。
近期,普華永道研究員AlexdeVries發(fā)表了一份題為“可再生能源無法解決比特幣的可持續(xù)性問題”的分析報告。他認為比特幣挖礦耗電成本不僅不會被可再生能源抵消,而且人們也并沒有意識到挖礦帶來的其他環(huán)境代價。
△報告截圖,文末附報告鏈接
該報告指出了目前人們衡量挖礦能源消耗的幾個關鍵問題:
第一,我們沒有考慮到比特幣生態(tài)(如比特幣自動取款機)以及交易所、錢包和支付解決方案提供商等第三方帶來的直接和間接能源消耗成本。即使比較一下銀行電子交易和比特幣交易的標準能源成本,標準的銀行技術消耗的能源也遠低于比特幣。令人震驚的是,目前每筆比特幣交易的耗電率高達491.4千瓦/每小時到765.4千瓦/每小時。
此外,盡管銀行業(yè)處理的數字交易數量正呈指數級增長,但這些交易的平均電力足跡最多為0.4千瓦時。(可能比特幣擁護者會很快站出來反駁,認為這些指標并不包括制造實物法定貨幣所需的能源和材料成本。)
第二,或許也是AlexdeVries指出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利用廉價水電也會產生大量的碳排放和成本。
據Coinshare統(tǒng)計,中國四川擁有全球近一半(48%)的挖礦產能,由于電網質量差,限制了電力出口能力,是的四川擁有大量的廉價水電,從而吸引大量比特幣礦商和試圖利用低利率的高耗能和高污染行業(yè)「蜂擁而至」
AlexdeVries還認為,盡管從表面上看比特幣挖礦所需的能源價格低廉且可再生,但問題在于礦機消耗的能源量固定不變,而水力發(fā)電量則是季節(jié)性變化的。
他還從ChinaWaterRisk(CWR,致力于解決水風險的非營利組織)發(fā)布的一篇報告中發(fā)現(xiàn),由雨水/洪水/干旱引起的水資源供給的變化,會導致水力發(fā)電無法全年產生。由于氣候變化,水力發(fā)電的季節(jié)性變化正在增加,預計變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特別是在四川,雨季的平均發(fā)電能力是旱季的三倍。
水力發(fā)電量的波動意味著需要用另一種類型的電力來平衡。而這“另一種類型”,往往是依靠煤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