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8|瀏覽:238
本文梳理自 Orca Protocol 聯(lián)創(chuàng) Julia Rosenberg 在個人社交媒體平臺上發(fā)布的觀點,律動 BlockBeats 對其整理翻譯如下:
Jeremy Sklaroff(Edge&Node 綜合顧問)在法學院時寫了一篇論文,認為法律合約比智能合約更強大,因為它們所具有的模糊性。在法律合同中,不是每種可能的情況都值得劃分范圍,法律糾紛往往需要利用模糊性來尋找解決方案。
但現(xiàn)在 Jeremy 反駁了自己的這一論點,并認為:DeFi 向我們展示了自動化的合同義務處理任何可能情況的能力。因為是基于無許可系統(tǒng),DeFi 將權力交到了用戶而非主觀決策者的手中。
那么這與所有權有何關系?傳統(tǒng)所有權法充斥著過時的機制設計,其爭議可歸結(jié)為六個論點:
1.「這是我的」 2.「我是第一個」 3.「我正在使用它」 4.「我為它付出了努力」 5.「它是我身體/DNA 的一部分」 6.「它是我家庭的一部分」
圍繞著這些爭議,我們制定了不同的法律,但這些法律大多是由主觀仲裁者決定的。
而由智能合約編碼出的所有權則完全是另一回事,這是區(qū)塊鏈最強大的驅(qū)動敘事:一份由編碼決定、公眾信任的分布式所有權賬簿。
像 FractionalArt、SyndicateDAO、GnosisSafe 這樣項目正在區(qū)塊律動 BlockBeats
熱點:智能合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