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4|瀏覽:238
比特幣誕生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全球貨幣超發(fā)的問題,在創(chuàng)始區(qū)塊中記錄了貨幣超發(fā)的內容。逐漸地,比特幣得到了廣泛認可,但是由于價格上漲,很多人覺得比特幣太貴了,他們需要一個更便宜的替代品,因此產生了比特幣價值外溢的概念。
接著出現了萊特幣,旨在彌補比特幣的不足,例如比特幣的tps過低。然后是BSV,它爭奪正統(tǒng)性,宣稱自己是中本聰,并將區(qū)塊擴容到了1G-2G。
隨后,以太坊誕生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以太坊的首要技術概念是智能合約,但在一段時間內,人們對智能合約的理解有限。隨著對智能合約的認識加深,以太坊取得了成功。然后,以太坊出現了兩條發(fā)展路徑:
第一條路徑是彌補以太坊的缺陷,如能耗、GAS性能和賬戶體系等方面的弊端。因此,人們開始討論共識機制,并對以太坊的缺陷進行彌補。2017年出現了各種POXXX共識機制以及號稱超越以太坊的項目,但這些項目基本上都失敗了。模仿和簡單超越是沒有前途的。
第二條路徑是以太坊的layer2發(fā)展。而現在,發(fā)幣無需修改比特幣代碼,而是直接在以太坊上發(fā)幣,這使得講述故事、共識機制和TPS更加容易。于是出現了各種應用幣,通常我們稱之為空氣幣。
然而,最終這些項目大部分都失敗了。因為它們的應用是空中樓閣,區(qū)塊鏈的基礎需要從1累積到99,第一百才是應用。這些代幣直接跳過了基礎知識的累積,離落地越遠,生命周期就越短。
后來,出現了分片和主打隱私計算這兩個方向。分片旨在提高TPS,而隱私計算包括隱私幣等。雖然隱私計算有價值,但是它們單獨發(fā)幣有些過分,它只是web3的一個組件而已。
接下來,我們熟悉的NFT、元宇宙、GameFI和SocialFi出現了,但很混亂。NFT目前缺乏展示平臺,很難有外部價值注入。雖然NFT在未來的web3世界中很有價值,但是現在的玩法有些問題。
元宇宙試圖將整個社會的價值通證化,但互聯網的價值還沒有被完全通證化,這是不可能的。GameFI缺少游戲最重要的可玩性,而且游戲需要大量的計算帶寬存儲,而目前web3還沒有實現。SocialFi的去中心化社交目前也還沒有實現。
各種概念的變遷推動了區(qū)塊鏈市值從鮮為人知發(fā)展到2萬多億美元。然而,要想實現區(qū)塊鏈的大眾應用,它的市值至少要增長十倍甚至二十倍才行。
綜上所述,web3是離我們最近的一個概念,即將實現。我們要感謝各種概念的變遷,也要感謝各種技術的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