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5|瀏覽:202
根據(jù)Bitcoin Treasuries的數(shù)據(jù),目前已有23家機構持有超過5000萬美元的比特幣,這些機構合計持有888,864枚比特幣,占比特幣總供應量的4.8%。這還只是比特幣持有者中的一小部分,總供應量為1850萬個。這個比例離莊家的定位還相差很遠。文克萊沃斯兄弟、Tim Drapper、中國的早期參與者、各大交易所的創(chuàng)始人團隊以及其他隱形的大礦主,他們手中的比特幣數(shù)量都超過這個數(shù)字。不過,全球的大戶和機構持有者已經(jīng)足夠了。比特幣的投資結構是混莊的。
回到本文的主題,什么是混莊結構呢?我們一一來解釋。
- 獨莊:籌碼高度集中,推拉價格都可以由一個人或機構完成。例如,一些小項目方擁有項目中50%甚至90%的籌碼,這使得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控制幣價。所以小項目方才有漲的動作,一根上升趨勢線,一根下降趨勢線(釣魚線)。
- 混莊:籌碼相對分散,三個以上的機構掌握較高比例(如10%以上)的籌碼,基本上算是混莊了?;烨f結構在股票市場很常見,你所接觸到的A股市場大多數(shù)股票都可以被認為是混莊結構。成熟的金融市場都是混莊的。比特幣的市場結構也已經(jīng)形成了。散戶無法推動比特幣價格整體快速上漲或下跌,主力資金掌握在混莊者手中。這也是為什么漲跌幅越來越少的原因。當然,如果明天發(fā)生了30%的波動,說明混莊結構還不夠成熟,或者說一些大戶或機構在金融操作方面經(jīng)驗不足-有錢和有操作經(jīng)驗是兩回事。
- 沒有莊:完全是散戶市場,沒有大戶主導資金,籌碼分散得相對均勻。會出現(xiàn)劇烈的漲跌情況。
當然市場上也有“機構莊”,即機構作為主導力量,這是與個人莊相對立的概念。機構莊可以是獨莊(一個機構)也可以是混莊(多個機構),與前面的分類標準不同。比特幣可以認為是混莊,且為機構莊。
很多人質疑莊家的存在,認為是陰謀論,其實這是一個事實。如果你不喜歡莊家這個詞,可以用“主力資金”代替,它們實際上是一個意思。從邏輯上來說,一個投資品的市值能夠越來越大,是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看好它,然后一些財力雄厚的人會吃進更多的籌碼,從而成為主力或大戶。這些籌碼隨著市值的增長會有增加和減少,有人會接手。例如,7年前有人花1億美元購買比特幣,相較于現(xiàn)在1億美元購買比特幣,購買的數(shù)量天差地別,即使考慮通貨膨脹也不行。三年前,拿出1億美元投資比特幣已經(jīng)被視為超級大戶,而現(xiàn)在Grayscale輕松買入幾十億美元,并且持續(xù)增持。盡管在一些大型機構面前,Grayscale還不算大型機構。比特幣的鯨魚(大戶)永遠都會存在,只是他們換了名字,去年是趙錢孫李,今年是Peter、Steven,明年可能是Antonio、Slavovic等等。主力依然存在,混莊結構依然存在,只是人們在角力,莊家們也在洗牌。
比特幣最近的上漲并不奇怪,因為混莊結構已經(jīng)形成,比特幣市值進入了相對穩(wěn)定的發(fā)展階段。如果出現(xiàn)30%以上的波動才是奇怪的。成熟的市場吸引更大的資金,而更大的資金推動更高的市值。比特幣的正向上升螺旋已經(jīng)形成。
加密幣市場爭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