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8|瀏覽:222
邵雍是北宋著名的理學(xué)家,他早年讀書甚多,游歷甚廣。后來拜李之才為師,學(xué)習(xí)《河圖》和《洛書》。他對易學(xué)的研究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著有《皇極經(jīng)世》、《觀物內(nèi)外篇》、《漁樵問對》和《梅花詩》等作品。其中,《梅花詩》被后人視為一首預(yù)言詩,而且據(jù)稱成功預(yù)言了北宋、南宋以及元明清的歷史。有關(guān)預(yù)言的內(nèi)容這里不做研究,只是說邵雍的詩很簡單而且豐富,讀起來很輕松,同時也包含了豐富的意境。
邵雍在他的詩中經(jīng)常加入一些術(shù)數(shù)的元素,使得他的詩有些神秘,就像上面的《山村詠懷》一首詩,還有下面的《人生一世吟》。
"前有億萬年,后有億萬世。中間一百年,做得幾何事。又況人之壽,幾人能百歲。如何不喜歡,強自生憔悴。" ——邵雍《人生一世吟》
這種神秘中帶有灑脫的風(fēng)格,展露了他已經(jīng)領(lǐng)悟到了大道,因此沒有什么可煩惱的了。
"歡喜又歡喜,喜歡更喜歡。吉士為我友,好景為我觀。美酒為我飲,美食為我餐。此身生長老,盡在太平間。" ——邵雍《歡喜吟》
邵雍享年六十七歲,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用一首詩對自己的一生做了總結(jié):
"生于太平世,長于太平世。老于太平世,死于太平世。客問年幾何,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然無所愧。" ——邵雍《病亟吟》
以上是對邵雍的介紹,回到開篇所說的《漁樵問對》?!稘O樵問對》全篇不到一萬字,這么少的文字能夠明白講解宇宙人生的大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砍柴的人提出了第一個問題:“同樣都是吃,魚死人活,這是為什么呢?”釣魚的人對于砍柴的人的胡說八道一開始是不愿回答的,他說:“你一個砍柴的為什么這么多事?”但是后來他想到一會兒還要用砍柴的人的柴來煮魚,于是放下身份耐心地解釋道:“其實人和魚并沒有什么不同,只是看你從什么角度去看問題了。如果站在魚的角度來看,魚不吃食物就會餓死,吃食物也未必會被釣到,所以餓死是肯定會發(fā)生的,被釣到只是有可能。而站在人的角度來看,在大江大海上釣魚也是很危險的,而且也不是每次都能有收獲。釣不到魚也要挨餓,所以人和魚一樣,都是因為吃東西而受害,沒有只有魚受害而人獲利的道理?!?p>這個問答可以稱為“人魚之辯”或“利害之辯”。這個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