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5|瀏覽:253
回答:我總結(jié)起來總共有4個不一樣的地方:
一:可拆分性
先說傳統(tǒng)的幣是同質(zhì)化的,每一個幣都是一樣的,價格和使用價值都一樣,是同漲同跌,而且是可以拆分出來賣的。而NFT是不能拆分的,可拆分會導(dǎo)致我現(xiàn)在手里有0.01個以太坊也能過來賣,也能夠影響幣價。之前我們講過資產(chǎn)的價格是怎么形成的,是有20%的流動盤的價格所決定的。當(dāng)然這個20%的流通盤是特指的比特幣,大概有420萬個左右,房地產(chǎn)的流通盤大概只有5%左右。是這5%的可以交易的籌碼決定了整個資產(chǎn)的市值和價格。
這個20%漲了,整體就都漲了,這個20%跌了那整個項目都跌了。那決定比特幣價格的這420萬個幣有多少人能控制呢?或者或有多人可以砸盤呢?可能是420萬個人,也可能是1000萬個人,甚至是1個億的人,因為比特幣可以拆分到小數(shù)點后的8位,我哪怕只有0.001個跑向市場都可能把比特幣價格拉低50%。你賣0.001個比特幣就可能讓比特幣價格跌50%,因為下方?jīng)]有委托單的時候,你就能砸盤。
可是NFT有了不可拆分的屬性,比如我們前幾天分析的,優(yōu)質(zhì)項目80分以上的PeopleInThePlaceTheyLove,他的總量就1000個,有資格有能力砸盤的最多就1000個人,實際情況往往更低,因為有的人是一個人持有好多地址的,也有地址買好幾個NFT的。這就導(dǎo)致整個項目,有資格砸盤的人,準(zhǔn)確來說是有能力影響他價格的變少了。說白了就是拋壓變少了,控盤比較好控制了,好控盤了,自然機構(gòu)就比較容易往上拉。
我們之前說過NFT跟房子特別的相似,尤其是跟二手房更像,即使你跟你鄰居買了同一個小區(qū),同一個戶型,同一個樓層,同樣的面積你們的房子的價格再賣的時候也可以賣成不同的價格,因為里面住過的人是不一樣的,里面住的這個人和這個房子的裝修風(fēng)格也能印象這個房子的價格。
NFT也是一樣的,曾經(jīng)買過他的人,比如林俊杰的曾經(jīng)買過的土地,就會比我曾經(jīng)買過的土地價格更高。
這個邏輯如果你不理解,你回想一下全球的房子,這幾十年是怎么漲上來的,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房子你不能賣半套,或者賣0.1套,你試想一下如果房子能賣0.1套的話,他的拋壓會增加多少倍,很可能會增加3倍,因為我們剛剛有個數(shù)據(jù),決定比特幣價格的是流通盤的20%,而決定房子價格的是流通盤的5%,正是因為他的拋壓小,所以才減少了15%左右的拋壓人群,拋壓小了自然價格就比如容易拉上,當(dāng)然的,跌的時候也比較容易下跌。
下面我們說第二個不同點:
交易成本不一樣,時間比較長,需要鏈上確權(quán),無論是中心化的NFT交易所還是去中心化的NFT交易所,都需要鏈上確認交易,這個上鏈的過程一般需要幾秒到幾十秒,甚至幾分鐘才能搞定。
另外,交易費用也不一樣,今天一個NFT的交易成本普通在1000人民幣以上,這一點跟房地產(chǎn)也非常像,你買個房子現(xiàn)在很多地方都是限制你2年,甚至5年不讓你賣,這樣以限制就把你的交易周期拉成了,這樣以來讓那些短期想賣錢的,或者是因為一時沖動想賣錢的用戶給賭住了,讓你想賣也賣不掉。另外呢,房子的交易費也比較貴,契稅,個稅,增值稅,也跟NFT的最低交易費差不過了,也是2.5%左右。
第三點:門檻比較高
優(yōu)質(zhì)NFT價格都比較高,自然參與方式比較難,技術(shù)門檻比較高,這就把一些屌絲,和投機分子,和擼羊毛的給篩掉了。那剩下的玩NFT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