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6|瀏覽:221
本文將以Burst為例,深入講解基于存儲的共識PoC的數(shù)學基礎和算法過程。早在2001年,DworkandNaor就提出了PoW(ProofofWork)的概念和思想雛形。類似于PoW,PoC(Proof-of-Capacity)的核心思想在于通過一種對計算資源上“證明者(Prover)低效,驗證者(Verifier)高效”的算法,達到驗證者可以花費很少的資源,在較少的時間內驗證證明者(Prover)擁有一定量存儲空間的作用。PoC算法被用于防止垃圾郵件的發(fā)送。
在存儲資源的領域中,同樣存在驗證與被驗證的關系,需要設計一種對存儲資源和網絡資源都高效的算法來實現(xiàn)高效的驗證,即達到“校驗高效”的目的。
在PoC算法中,文件F的目的只是為證明Prover確實使用了一定量存儲空間的工具,文件的內容是一種有向無環(huán)圖(DirectedAcyclicGraph,DAG)結構。Prover需要存儲每個節(jié)點的W值,以供Verifier在驗證階段隨機抽取檢驗。Prover和Verifier的交互過程分為初始階段和驗證階段,其中涉及到MerkleTree的計算和驗證,利用MerkleTree的性質,簡化驗證者的驗證復雜度,從而達到對驗證者來說"驗證高效"的目的。在實際應用中,為防止作弊,Prover需要存儲圖中每個節(jié)點Hash值的成本遠高于驗證階段。
在BurstCoin的PoC共識過程中,其與該論文提出的模型和交互不完全相同。下一篇文章將重點介紹BurstCoin的PoC共識過程,以及Burst是否可以納入StefanDziembowski的模型之下。鏈博科技致力于分享區(qū)塊鏈領域的底層技術知識,同時從產業(yè)結合角度深入思考,推進區(qū)塊鏈落地項目的建設,為企業(yè)提供專業(yè)、易用、全棧的區(qū)塊鏈鏈改服務。
熱點:區(qū)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