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2-22|瀏覽:380
首先我們在這里所說的幣統(tǒng)統(tǒng)都是指大家可以在coinmarketcap上看到的ERC-20代幣,這些幣不包括NFT代幣。它們基本上都可以在大家熟悉的幾大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中交易。
按照我個人的理解和關注度,這些大概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比特幣和以太坊,第二類是DeFi領域頭部項目(比如UNI、CRV、Maker、COMP、AAVE等),第三類是除此以外的其它Token。
在前幾輪的牛市行情中,我們基本上看到的都是在牛市末期,在比特幣和以太坊之外經(jīng)常會有各種幣群魔亂舞,行情比比特幣和以太坊還要瘋狂。
那么在本輪行情末期,會不會也出現(xiàn)這種狀況呢?
我們還是按昨天我給出的框架來分析-----先看總量資金的狀況,再看資金的選擇。
以往的牛市行情末期,為什么會有小市值幣瘋漲的狀況?
那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場內主要的玩家都是散戶,并且散戶中的主力是來自中國的玩家,因此中國的散戶資金在市場中是起主流作用的,是引導行情發(fā)展的主力。
在那種情況下,行情發(fā)展到末期,大量來自國內的散戶資金在源源不斷地入場。面對這些玩家,一些山寨幣通過包裝,容易散戶追隨,由于這些山寨幣市值很小,因此稍有資金進入,漲幅瞬間就會大幅拉升。
而本輪行情發(fā)展到現(xiàn)在,我認為狀況已經(jīng)有了明顯的不同。我們可以把現(xiàn)在的投資者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內投資者,一類是海外投資者。
對國內投資者而言,現(xiàn)在資金入口幾乎已經(jīng)被切斷,未來不大可能有便捷的入口讓資金進出這個市場。僅憑這一點判斷,在本輪行情末期,來自中國的增量資金恐怕不會太多。
而海外則沒有這個問題,所以未來進入市場的增量資金恐怕主要會來自海外尤其是歐美市場。因此本輪行情的末期,恐怕主導山寨幣行情的會是海外的資金。
這是增量資金,而論存量資金,則更是海外大玩家在主導了,MicroStrategy和灰度就是目前兩大主力,而這兩大主力都是機構而非散戶。
所以在本輪行情中,無論是增量資金還是存量資金,海外資金都是主力,并且機構投資者的份量相當重。
看完資金狀況,接下來,我們再看海外資金會如何在上面提到的第二類和第三類中選擇呢?
LqVMrOkGn6OEAsQgnuaHk6dcly5XOy6cjWYCjXIy.png
對第二類幣,也就是DeFi領域頭部項目而言,我還是曾經(jīng)的那個觀點:行情發(fā)展到現(xiàn)在,它們能講的故事已經(jīng)不太多,想象的空間也不夠大,因此它們會有漲幅,但那個漲幅恐怕絕大多數(shù)就是平均漲幅,和比特幣、以太坊的差距不太大,即便超過比特幣和以太坊,差距也不會超過數(shù)倍。
對第三類,這就要看里面有些幣能不能講出“動聽”的故事,吸引資金了。
這一類幣包含的品種非常多,我個人的了解極為有限,在這里僅能舉一些個別的思考和大家分享。
首先,以往對散戶講的“比特幣已經(jīng)漲太多了,XX還有很大的空間”對機構是不起任何作用的。機構怕的不是貴,而是流動性不夠。所以本輪行情到末期,我不相信機構會去碰一些無人問津,市值小的幣。
其次就是“講故事”,“看想象空間”。這里有兩個典型的例子:一個是Solana的代幣SOL,另一個是雪崩協(xié)議的代幣AVAX。
它們都是去年上線的幣,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默默無聞的。但在前一陣子,兩者都講出了DeFi和NFT的故事,讓投資者將兩者未來的發(fā)展對標上了以太坊。這一下,兩者的想象空間就變得極大,對資金的吸引力就立刻爆棚,因此它們的代幣就迎來暴漲。它們在同期的漲幅那絕對是遠超比特幣和以太坊的。
所以要看本輪行情發(fā)展到末期有沒有哪些幣能有這樣的漲幅,就要看有沒有哪些幣能講出類似這樣的故事。
我相信這樣的幣會有,但可能不太會像前幾輪行情那樣出現(xiàn)大面積的普遍現(xiàn)象,因為市場狀況已經(jīng)今非昔比。
所以要找這樣的幣,要花時間、精力去找,要看它們還有沒有能被挖掘并且有想象空間的亮點。
如果能找到這樣的潛力幣,那收益絕對是相當高的,但這其中的風險也相當大。
就我自己而言,我不會去做這樣的事情,我更愿意把時間、精力花在一邊觀察行情走勢、一邊整理自己的整體思路上。